原文書名:The Four Thousands Weeks
作者:Oliver Burkeman
💡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
- 如果你對時間有焦慮:覺得時間不夠用,永遠想要做更多的事
- 嘗試過坊間不同時間管理的方法,卻仍無法達成自己的目標
- 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總是在拖延
- 有Commitment Issue: 猶豫「我應該進入婚姻嗎?還是應該再選選看對像?」
- 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什麼大的成就、意義
💡 讀後感
我曾經是生產力狂熱者。
在追尋和學習不同的時間管理方法後,我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:做更多的事,並沒有讓我更快樂,而且更焦慮。
拿讀書來說,由2016年我發現自己每年讀50本書,開始到2019讀完160本,知識量沒有增加多少,卻開始使我有點不想再讀書了。這件我本來很享受的事,竟然變成了沒有意義的數字。
當我讀到這本書的簡介後,得知它其實是一本偏哲學,而非再講時間管理實用技巧的書,就立即決定下單。它從原則上、底層開始解答了我遇到對時間焦慮的問題。我們一直追趕進度,每年寫下更多目標,郵箱收到更多郵件,社交媒體追蹤更多的人……這排山倒海的「工作」或是「事情」,足以把每個人弄跨。
這是一本說很多「大道理」的書,但在讀的時候,我醒覺了為什麼自己無法執行這些大道理:總是要累壞身體以後,我們才知道限制一直都在,只是我們沒有選擇清醒面對。
所以我選了這本書為第一本要分享的書。老實說,這種非實用類、工具類,文體沒有結構性更像散文的書很難寫書稿。我足足讀了三、四次,才能把這個主題重構,寫成筆記。
這過程也讓我明白,原來許多啟發性的字句,往往就是沒有輯邏性,因為它不是要把知識塞進你的腦袋,更多的是讓你先跟隨作者的思想漫遊,然後自己思考一下他說的到底對不對。往往,這些書對我影響更大。
💡 10個要點
- 覺醒的第一步:接受限制,我們不可能做完所有事情。石頭永遠大過瓶子。
- 不要跌進效率陷阱,做愈多不等於愈快樂。量升質降,方便性甚至帶來更大焦慮。
- 你以追求時間管理來逃避什麼?
- 時間本來就不屬於你,急什麼?拿著借來的時間,根本沒有機會成本。
- 時間管理核心在於,以明智方式決定不要做什麼,以及不懷有罪惡感。
- 關鍵時刻永遠是現在。
- 休息時間妙方:把更多時間用在我們單純為做而做的活動。
- 接受限制 + 投入真實人生 = 得到耐心
- 訓練耐心三原則:讓自己喜歡上問題、聚沙成塔、先走過眾人走過的路才能獲得獨特性。
- 你拿人生來做什麼,其實沒那麼重要。接受限制,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。
詳細每一點的解說收錄在閱讀筆記之內。